附件1
重点技术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
(有关生物医药方面项目)
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、四次全会精神,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,深入落实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重大战略部署,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围绕“5+1”产业“16+1”重点领域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一、资金支持方式
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。
二、实施周期
一般为2年,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。
三、支持重点
(一)新一代人工智能。
2.围术期麻醉风险智能评估关键技术。
研究内容:针对临床手术的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问题,研究围术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结构化技术,研究并提出围术期医疗风险预测的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,研发围术期风险评估终端软件系统,建设围术期麻醉风险评估云平台,开展应用示范和效果评价研究。
主要指标:构建围术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,突破麻醉风险智能化评估关键技术2项以上,申请发明专利3-5项,形成人工智能产品1个并形成规模化应用。构建围术期麻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,构建真实临床麻醉风险评估数据集,病例数不少于5万例。应用示范覆盖不少于10所医疗机构。
有关说明:要求企业(含转制科研院所)牵头,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;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;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万元,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:1。
(十三)农产品精深加工。
1.低血糖生成指数(GI)主食产品关键加工技术。
研究内容:研发低GI值主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,筛选低GI值加工原料;优化提升化学修饰、物性修饰、生物酶异构等加工工艺,提高主食原料中慢消化淀粉含量,降低GI值;优化主食GI值体内、体外消化测定方法,建立GI值评价方法体系;开发不同品类低GI值主食产品,满足血糖较高消费群体主食需求。
主要技术指标:形成低GI值(≤55)主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1-2项;研发不同品类低GI值主食新产品3-5个(项);研发主食产品GI值体内、体外评价方法1项;申报专利3-5项;形成企业标准2-3项,登记成果1-2项。
有关说明:拟支持1项,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。由在四川省内注册的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、省级及以上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,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。申报时填写《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》,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“(关键技术攻关项目)”。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,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:1。
6.花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精油关键技术。
研究内容:研究并优化在花椒副产物中高效提取花椒油技术,提升出油率;通过微波提取、碱溶酸析法与生物酶法相结合,探索花椒副产物活性物质逐级提取分离技术,实现对花椒副产物中黄酮、不饱和脂肪酸及蛋白质等高价值成分的高效提取分离;研究花椒精油生产中亚临界萃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,提升花椒精油中活性成分含量。
主要技术指标:研发花椒副产物出油率提升技术、综合利用技术各1项;开发花椒副产物提取物及精油新产品2-3个,形成副产物提取和精油提取新工艺1-2项;建立示范基地1-2个、示范生产线1-2条;形成专利、技术标准、成果登记等3-5项。
有关说明:拟支持1项,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。由在四川省内注册的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、省级及以上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,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。申报时填写《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》,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“(关键技术攻关项目)”。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,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:1。
(十五)医药健康。
1.新药临床前有效性及药物代谢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。
研究内容:建立新药临床前有效性及药物代谢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平台,开展以下研究:开展新药作用机制研究及靶点验证技术研究;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及新药有效评价技术研究;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及新药有效评价技术研究;开展抗肿瘤体内、外动物模型研发及新药有效评价技术研究;开展代谢类疾病、自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及新药有效评价技术研究;开展新药及高端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。
考核指标:建立规范化、标准化新药有效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,通过相关实验室资质认证;具备新药有效评价共性技术集成能力;具备每年提供100个新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技术服务能力,每年提供100个新药的药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服务能力;具备支撑开展新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及药物代谢研究的实验设施,配置完善的技术装备及分析检测装备,相关分析检测设备通过3Q认证;建立相关科学领域的专家及专业技术团队;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-6件。
有关说明: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,拟支持1个项目,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,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:1。
2.高端制剂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。
研究内容:建立高端制剂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平台,开展以下研究:开展膜控型、骨架型及贮库型缓控释给药系统制剂技术研究;开展高载药量、特异性释药的微粒制剂技术研究;开展基于纳米结晶、自微乳化、胶束、磷脂复合物、纳米包合等技术的难溶性药物制剂研究,提高药物的溶出和透过生物膜能力;开展制剂的稳定化技术研究;开展吸入制剂及相关装置技术研究;开展上述新型制剂的评估参数及质量标准研究,建立相关技术标准;建立满足上述制剂研发的小试及中试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装备。
考核指标:建立规范化、标准化高端制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;具备满足新药不同制剂研发需求的共性技术集成能力;具备每年提供50个高端新药制剂研发技术服务能力、提供50个新药制剂中试样品生产的技术服务能力、提供30个以上高端新药临床研究制剂的生产;具备支撑开展新药制剂研究的实验设施,配置完善的生产装备及质量检测装备;建立5人以上的高端制剂研究领军人才队伍,30人以上相关科学领域专业技术团队;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-6件。
有关说明: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,拟支持1个项目,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,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:1。
3.人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共性技术及产品研发。
研究内容:开展人间充质干细胞(胎盘/脐带/脂肪)的规模化制备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,推动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。
考核指标:建立高效扩增、全程无血清的间充质干细胞规模化制备生产工艺及质控关键技术,支撑1-2个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开展临床前研究,争取1个干细胞产品进入临床研究。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-3项。
有关说明: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,拟支持1个项目,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,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:1。
4.仿制药研发及其关键技术创新。
研究内容:开展肿瘤(肝癌、肺癌、结直肠癌等)、传染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疾病的仿制药研发。
考核指标:完成疗效确切、临床亟需的仿制药研发及一致性评价;获得生产批件。
有关说明:由企业牵头申报,项目需进入临床研究或完成药学研究,拟支持1个项目,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,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:1。